中新網12月17日電 新加坡《聯合早報》17日刊載《中國的海洋地褐藻糖膠緣政治及其挑戰》一文,文章指,中國曆史上一向是陸地國家,要成為海洋國家,只是近來的事情。儘管中國不可避免也必須成為海洋國家,但從海洋國家的歷史看,這會是一個艱苦的過程。要成為海洋國家,首先必須培養海洋意識。海洋國家首先是一種海洋文化和海洋意識。具有濃厚的陸地意識和陸地文化的中國,要培養一種海洋意識和海洋文化,需要艱苦的努力。
  文章摘借貸編如下:
  中國傳統上數千年支票借款一直是陸地國家,儘管有很長的海岸線,但海洋地緣政治從來就不是政府要考慮的事情。只有一個國家要成為海洋國家的時候,海洋地緣政治才會變得重要起來。中國要成為海洋國家,只是近來的事情。
  儘管中國不可固態硬碟避免也必須成為海洋國家,但從海洋國家的歷史看,這會是一個艱苦的過程。要成為海洋國家,首先必須培養海洋意識。海洋國家首先是一種海洋文化和海洋意識。具有濃厚的陸地意識和陸地文化的中國,要培養一種海洋意識和海洋文化,需要艱苦的努力。
  近代海洋國家起源於msata歐洲,這並非偶然。海洋國家不僅僅是特殊的地緣政治的產物,更是文化的產物。古希腊所產生的文明,在很長的歷史時間里,其影響傳播到從地中海地區、南歐到北非的廣大地區,並且涉及到政治、文化、經濟和文明活動的方方面面。在文化擴張過程中,更是造就了大大小小的海洋強國。人們並不難理解,1945年之後建立的世界體系,是海洋而不是陸地體系。
  海洋力量和陸地力量非常不同。從資源動員的角度來看這一點非常清楚,因為資源動員能力決定了一個國家各方面的實力。海洋和陸地的主要區別在於,海洋提供了一種完全不同於陸地的動員能力。如果你要出海,征服海洋就可以了,你面對的只是自然力量。這裡,海洋是你的主要“敵人”,而要對付這個敵人,你所需要的只是技術。再者,海洋是“自由的”,海洋的規則是“自由航行”。在很長的歷史時期里,沒有人在海洋上會阻攔你。這就是為什麼歐洲的小國家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等,能夠成為強大的海洋國家的原因。
  陸地則很不相同。在近代主權國家概念產生之前,地球的每一個地區都已經被人類所占據。如果你要從一頭移到另一頭,你可能會遇到很多不願意你從他們的土地上經過的人。對土地的爭奪是人類大多數戰爭的根源,尤其在帝國時代。各國所爭奪的是土地和人口。在進入主權時代以來,對土地的爭奪已經到了“寸土不讓”的地步。
  海洋和土地的不同,也可以從經濟價值的角度來看。以土地為基礎的經濟活動產生各類資源和食品。在帝國時代,各個文明、文化和國家之間也都有貿易交往,但往往是小規模的。進入近代之後,世界上的貿易越來越依賴於海洋。比較優勢的經濟理論告訴人們,貿易產生附加值,而海洋則是產生附加值的中介。因此,與陸地國家相比較,海洋國家體系產生了無比巨大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互動和大量的人類活動。
  今天的世界體系無疑深受海洋文化遺產的影響。歐洲國家體系是16世紀之後海洋力量造就的,這個體制在大英帝國時期到達了頂峰,隨後是美國。儘管美國既是海洋力量,也是陸地力量,但其陸地力量可以忽略不計,因為美國不面臨來自陸地的任何威脅。不難理解,近代以來,海洋主導著國際經濟,誰主導海洋,誰就主導世界經濟。
  無論是中國的文明還是國家,都起源於黃河流域。中原王朝從黃河流域向四周擴張,擴張過程中都是陸地。中原王朝經常遭受來自陸地的外來少數民族的侵入,甚至成為“殖民地”。外來少數民族進入中原之後,都被中國文化所消化,主動接受中國文化;也就是說,外來少數民族成為中國的一部分。在少數民族成為統治者之後,他們經常搞擴張。中國版圖的大擴張,都是在外來民族成為中原統治者之後實現的。但是,這些少數民族的擴張,也同樣是向陸地擴張。
  容易理解,歷代王朝所註重的也都是陸地地緣政治。實際上,在西方列強到來之前,中國從來就沒有面臨來自海洋的威脅,所有的威脅來自陸地。中國的國防安全的重點,自然也是側重於陸地。最典型的就是長城了。歷代王朝修築長城,其意圖就是想把侵略者(也就是北方少數民族)擋在長城之外。近代之前,除了來自陸地的北方少數民族,中國並沒有真正的敵人。中國因此修築了長城,而不是海軍,來應付敵人。除了修築在本土的長城之外,中原王朝也實行朝貢制度對應付周邊國家,朝貢制度是一種可控的貿易,不管朝貢國是來自陸地還是海洋。
  中國在明朝時代開始受到來自海上的威脅,即所謂的“倭寇”。但非常有意思的是,也正是在這個時代,中國具備了成為海洋國家的能力。15世紀是世界海洋世紀的開始,歐洲的葡萄牙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海洋國家。不過,論技術,當時的中國是最有條件成為海洋大國的。當時,無論是政府還是民間,中國都具備了足夠的能力來實現這個目標。在政府層面,有名的鄭和數次下西洋,就是政府財政和中國航海技術的證明。
  即使是民間也具備了很大的能力,所謂的“倭寇”或者“海盜”,實際上主要的並非日本人,而是浙江和福建的民間海商活動。但是,無論是政府組織的海航還是民間自主的海航,都沒有繼續下去。鄭和下西洋不僅被政府中止,而且政府也銷毀了所有海航的數據和資料。在民間方面,政府下大力氣,花了很多年鎮壓了民間“海盜”。從此之後施行閉關守國的“海禁”。這就使得中國失去了一次成為海洋大國的最好機遇。
  在19世紀,隨著英國人的到來,中國才開始意識到海洋國家的強大。但即使對英國,中國也沒有非常害怕。對中國來說,英國只不過是幾條大船和幾千軍隊,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儘管處處被英國人打敗,但朝廷仍然不重視,看不到海洋地緣大局。失敗之後,以“割地”的方式應付了之。只有當中國的近鄰日本成為東方的第一個海洋國家,並打敗中國之後,朝廷才醒悟過來,但為時已晚。
  1949年建國之後的很長歷史時間里,中國對海軍有戰略意義上的思考,發展海軍更多是為了國防的現代化。在很長的冷戰期間,和蘇聯對抗的都是海洋國家;相反,支持蘇聯的則是大陸國家。即使蘇聯本身也主要是陸地國家,其海軍並不很強大,沒有辦法和美國等海洋國家相比。後來中美建交之後,中國再一次和一個海洋大國打交道。
  成為海洋國家是時間問題
  1980年代,當中國改革開放的時候,人們開始思考海洋文明。向海洋國家開放,導致和海洋國家的互動,這是人們思考海洋文明的動機。
  簡單地說,中國成為海洋國家的需要,來自中國的開放政策所導致的中國和世界的關聯。我們可以把中國的開放政策分成三個階段,即“請進來”、“接軌” 和“走出去”。在過去的三十來年裡,中國已經走過了兩個階段,現在已經進入第三階段。在1980年代,中國開放政策的主題是“請進來”,也就是打開國門, 歡迎外國資本的進入。在這個階段,中國和世界沒有、也不會發生衝突。到了1990年代,中國確立了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時候,中國實行了“接軌”的政策,也就是調整和改革自己的制度體系,來適應世界體系。在這個階段,中國和世界也不會發生衝突。
  從本世紀開始,中國開始實行“走出去”政策,這就直接導致了中國海洋地緣的崛起。中國資本“走出去”,表明中國需要發展出足夠的能力,來保護自己的海外利益,貿易大國的地位,也決定了中國海上航道安全的重要性。同時,中國周邊海洋資源的大發現,加快了周邊國家在和中國有爭議的海洋(島礁)地區開發資源的步伐,這大大加劇著中國和周邊國家圍繞著海洋島礁的爭議。所有這些都說明,中國必須轉向海洋,把海洋地緣政治提高到議事日程上來。
  海洋地緣政治重要起來了,但要成為海洋大國則不容易。中國過去從來就沒有註重過海洋,現在開始討論海洋和海軍,僅僅是一個開端。英、美國家花了很長的時間成為海洋的主人。儘管無論是主觀上的海洋意識和海洋文化,還是客觀上的環境制約,都不容許中國能夠像從前的海洋國家那樣,順利成為海洋國家,但中國成為海洋國家只是時間上的問題,而不是能不能的問題。
  當然,中國學習其他海洋大國的經驗,並不是要重覆其他國家成為海洋國家的路徑,中國必須探索自己成為海洋大國的道路。今天的全球化環境,已經為海洋地緣政治提供了全然不同的條件。儘管全球化在一些方面強化了海洋地緣政治的重要性,但在另一方面則使得地緣政治變得不那麼重要。全球化表明各國之間的貿易,表明海洋地緣的重要性,但金融的全球化則表明金融經濟的重要性,而金融經濟則使得海洋地緣變得不那麼重要,因為金融活動不需要經過海洋。
  如果說在海洋地緣政治時代,誰控制了海洋,誰就控制了世界,在金融全球化時代,誰控制了金融,誰就控制了世界。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貿易和金融經濟至少對中國來說同樣重要,而且金融經濟的未來,具有越來越大的不確定性。諸如此類新出現的要素表明,中國要明瞭自己目前所處的世界地緣政治新環境,從而把自己塑造成為一個新型的海洋大國。(鄭永年)  (原標題:外報:中國將不可避免成為海洋國家 過程艱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t87vtdoy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