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年開始,省政府就要求省級各部門嚴控“三公”經費,並提出了明確的減量指標。省下來的“三公”費都花到哪兒去了?民盟廣東省委將提出提案,建議用來發放民生消費券。
  正如這份提案的執筆人、長期關註“三公”的廣東省政府參事王則楚所說:“如果節約下來的錢不能讓老百姓摸得著、看得見,就成了一筆糊塗賬。”為了避免省下來的“三公”通過數字游戲從錶面上的減肥變維持原狀甚至增肥,王則楚提出像港澳一樣俗稱“派錢”的直接向市民派發現金,或者將省下來的“三公”投向民生領域而且配額要大於節約額。
  在曬“三公”總賬都遮遮掩掩、曬得不清不楚的今天,這兩種方法明顯都是在盡最大努力繞開糊塗賬,力求把省下來的錢全花在公眾身上。不過,這樣的方法很可能不會被政府接受。在已經公佈了“三公”去向,並以“流向民生”標榜自己的省市區,都只是拿出一部分作民生用途。例如,江蘇南通就是給特困戶“派錢”,不過都只是拿出一部分。要讓政府自覺拿出比省下來的“三公”還多的錢,太難太難。
  況且,即使提案被政府接受,在執行中也必然會遭遇和“三公”縮減時遇到的同一個問題——— 誰也保證不了政府花的錢和算的賬是一回事。在去年的嚴控之下,最近公佈的各省“三公”瘦身的幅度都超過了預期。“三公”說瘦就瘦的好身材,看似惹人羡慕,實則令人驚心。前年九成中央部門決算低於預算,但審計署審計的結果卻是將超支的“三公”轉嫁給下屬單位消化或者虛列費用轉到賬外存放等普遍伎倆,而公眾通過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總賬根本不可能看得出來是真的省了錢還是只是賬目上省了錢。現在,情況絲毫沒有改變。那麼,在如此隨意粗糙的預算和形同虛設的監督下,政府同樣可以在信誓旦旦地保證“三公”省下來的錢全部流向民生的同時,把鐵公基項目支出算在裡面,甚至可以將原本的民生預算縮減,再把這一部分騰挪到所謂“三公”流向民生的部分中來。只能看到總賬的公眾,還是什麼都看不出來。
  保持“三公”的好身材,追求的不是賬面上的省錢而是實際的合理運用,最終還是要回歸到預算編製的全面精細化,公開透明的細緻程度和執行的嚴謹性上。否則,在當下編製粗放、透明度低、執行隨意的預算制度下,行政權力完全凌駕於預算之上,口徑變換、預算追加、虛增轉嫁都不是難事。這樣的情況下,“三公”經費說用就用、說省就省,無法取信於民;承諾“三公”瘦身額度流向民生,同樣無法取信於民。合理的“三公”經費和民生支出本來就是一份科學編製的預算中所應有的,不該有“‘三公’餘錢”這個概念,也不需要用“三公”中省下來的那一部分本會被浪費掉的錢來施捨民生。  (原標題:[短評]保持“三公”好身材,還是得靠預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t87vtdoy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